| 名词 | 名词注解 | 备注 |
1 | 大体积混凝土 | 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 如:工程中的承台、底板。 |
2 | 干硬性混凝土 |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
|
3 | 大流动混凝土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CM的混凝土。 |
|
4 | 塑性 混凝土 |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 |
|
5 | 高强 混凝土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 简称“HSC” |
6 | 高性能混凝土 | 混凝土强度除高强外,还具备优异的耐久性和良好的流变学特性,体积稳定、无裂缝的一种混凝土。 | 英文简称HPC。 |
7 | 和易性 | 是指新拌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时便于浇筑振捣密实并能保证混凝土均匀性的性能。 |
|
8 | 砼强度 | 是指硬化后的混凝土抵抗在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性能称为强度。 |
|
9 | 耐久性 | 是指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适应于所处环境条件下,使混凝土经久耐用的性能。 | 如:抗渗性、抗冻性等 |
10 | 流动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型的性能。 |
|
11 | 粘聚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使骨料在水泥浆中均匀分布,不至于出现分层、离析的性能。 |
|
12 | 保水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分,不至于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 |
|
13 | 坍落度损 失 | 指砼新拌出来按规定方法装入坍落度筒内,然后垂直提起,所产生坍浇的高度值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测的值之差。 |
|
14 | 水灰比 | 1m³混凝土之中水与水泥用量之间的比值。 | 用W/C表示 |
15 | 砂率 | 1m³混凝土之中砂量与砂石总量之间的比值。 | 用Sp表示 |
16 | 用水量 | 1m³混凝土之中所含水的用量。 | 用W表示 |
17 | 减水剂 | 指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后,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用水量的外加剂。 |
|
18 | 早强剂 | 指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 |
|
19 | 缓凝剂 | 指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不显著影响混凝土后期硬化的外加剂。 |
|
20 | 速凝剂 | 指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 可使混凝土在3分钟内初凝,10分钟内终凝。 |
21 | 膨胀剂 | 指能使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外加剂。 |
|
22 | 碱-骨料反应 | 指水泥中的Na 2O和K 2O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使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的化学反应。 |
|
23 | 碳化 | 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此过程称为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作中性化。 |
|
24 | 可泵性 | 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顺利通过管道,摩阻力小,不离析、不泌水、不阻塞的性质。 |
|
25 | 基准配合比 | 指按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后经调整合格后试拌用原材料(砂、石子、水泥、水)的用量的比例。 |
|
26 | 需水量 | 指材料和水的拌合物达到某**动度的情况下所需的水量。 | 需水量越小其利用价值越高。 |
27 | 硅酸盐 | 按化学概念,是指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盐类。 |
|
28 | 密度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 体积为实体积。 |
29 | 表观 密度 | 材料在非密实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或视密度)。 | 体积为非实体积。 |
30 | 孔隙率 | 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
|
31 | 空隙率 |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
|
32 | 堆积 密度 | 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又称松堆密度。 |
|
33 | 紧密 密度 | 在自然状态下松堆密度加以振实时,称为紧密密度。 |
|
34 | 吸水性 | 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 吸水性与材料的孔隙有密切关系。 |
35 | 吸水率 | 材料吸收水分达饱和状态时的百分率。 | 吸水率是一个定值。 |
36 | 含水率 | 材料处于自然状态时所含水量的百分率。 | 含水率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
37 | 抗渗性 |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 | 用“Pn”表示 |
38 | 抗冻性 | 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抗冻性。 | 用“Fn”表示。 |
39 | 荷载 | 对材料所施加的,使材料发生变形的力称为荷载,又称为“外力”。 |
|
40 | 强度 | 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性能称为强度。 | 单位为“MPa” |
41 | 强度 极限 | 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下,直到材料发生破坏时,此时的应力称为强度极限。 |
|
42 | 应力 | 作用在材料外表面或内部单位面积的力称为应力。用“б”符号表示。 | 单位用 “N/mm²”表示。 |
43 | 应变 | 材料受力后的变形,以用力方向上或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称为应变。 | 用符号“ε”表示。 |
44 | 弹性变形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
|
45 | 塑性变形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
|
46 | 弹性模量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δ”与材料应变“ε”的比值称为材料的弹性变量。 |
|
47 | 耐久性 | 是指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
|
48 | 胶凝材料 | 能将散粒材料(如沙子和石子)或块状材料(如砖和石材)结合成整体(如混凝土构件等)具有这种粘结作用的材料称为胶凝材料。 | 按其硬化条件又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胶凝材料。 |
49 | 气硬性 胶凝材料 | 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材料。 | 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
50 | 水硬性 胶凝材料 | 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的材料。 | 如:各种水泥。 |
51 | 凝 结 与硬化 | 材料与水拌合后,初具有可塑性的浆体,这时发生水化反应,随后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此过程称为凝结。以后浆体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此过程称为硬化。 |
|
52 | 灰土和三合土 | 熟石灰与粘土拌合的混合物称为灰土或石灰土。再加砂或石子、炉渣即为三合土。 | 广泛用于基础和地面垫层 |
53 | 水玻璃 | 水玻璃又称泡花碱,建筑上常用的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它是无色或淡黄、灰白色粘稠液体。 | 常用水玻璃产品:水玻璃混凝土等。 |
54 | 水化热 | 指单位质量矿物与水接触后,发生水化作用,生成新的水化物,并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
|
55 | 安定性 | 水泥的水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
|
56 | 离 析 | 指混凝土混合料在浇注之后,水、水泥和砂中的微细组分上浮,而骨料和水泥粒子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离析。 | 如出现离析、泌水、浮浆、现象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严观其和易性。 |
57 | 泌 水 | 由于离析从水泥浆中泌出部分拌和水称为泌水。 |
58 | 浮 浆 | 由于离析在混凝土表面浮出的细微物质称为浮浆。 |
59 | 重 塑 | 指当混凝土料坍落度损失过大而难于浇筑时,可进行重拌, 称为重塑。 |
|
60 | 加水重塑 | 指砼的重拌时,如仍不能解决问题,不得已时添加水量重拌以修正坍落度,这一方法称为加水重塑。 | 加水重塑砼的强度都会下降。 |
61 | 沉降收缩 | 指混凝土料因离析内部;颗粒沉降而使混凝土产生收缩的现象称为沉降收缩。 | 坏处:降低砼强度不透水性,与钢筋粘结力。 |
62 | 徐 变 | 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徐变。 |
|
63 | 质量数理统计 | 指能够综合地反映出混凝土的质量,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砼质量。 | 常用统计有:平均值:“χ”标准差“δ”变异系数“Cv” |
64 | 立方体抗压强度 | 指将混凝土拌合物制成150×150×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20±3°C,相对温度90%以上)下,养护28天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所得的抗压强度值。 |
|
65 | 经济性 | 指在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三项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组成应该经济合理,尽量节省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造价的含义。 | 工作性应具有施工性、适用性、稳定性、可塑性,易密性的综合性能。 |
|
|
|
|
|
|